一. 開創增長期
本會成立於新界西區之荃灣,區內住宅及工廠林立,其中多是為生活奔波的小市民。當時,教會的會眾主要為在職青年及文職人士﹔此外,學生、伉儷、年長肢體各佔部份人數。
教會於1983年二月成立,當時鑑於原先的教會開荒工作已告一段落,並且發展得非常迅速。為了讓福音工作可以有新的推展,有七位肢體發起自組教會,成立恆道堂,繼續傳揚主的福音。於四月舉行了獻堂感恩會,並由陳鏡如先生(其中一位發起人)擔任堂主任一職。不到一年,人數由起初三十餘人増至一百一十多人。
當年(1983年)一月,委任了八位執事及四位堂委,他們都願意奉獻時間,同心服事弟兄姊妹及傳福音工作。此外,主日學、佈道團、青少年團契亦同時設立,更透過每年兩次佈道會及浸禮,使會友人數劇增,會務日見發展。
1983年底,再設立了一個成人團契,會務發展更迅速,主日崇拜的地方不敷應用,於是開設早堂崇拜,又加建一間辦公室作為主日學課室之用,並於翌年四月十五日按立陳鏡如先生為牧師。
感謝神,1984年先後有兩位神學生,並在同年年底再成立一個大專團契,關顧大專肢體的需要,使事工再向前跨進一步。只是因教會發展迅速,所以教會經濟入不敷出,常常出現赤字,因而經常拖延發放傳道人的薪酬,造成不少隱憂。
然而神的供應卻沒有斷絕,當時我們可以透過一大群弟兄為某工廠搬一個貨櫃的貨,幫補教會賺取外快而解決燃眉之急。此外,我們仍憑著信心開展了領袖訓練及主日學導師訓練,主日學教師由9人增至16人,主日學生亦由68人增至113人,堂會地方不足,分堂或擴堂工作顯得更加迫切。
二. 分堂時期
1985年,第一間分堂正式成立,十多位會友及一班肢體(約十人)被差到屯門推展分堂的工作。
三. 青黃不接期
當事工不斷發展之際,於1984年底,牧師提出請辭,使本堂頓時失去領導,加上較成熟的一群肢體已被差到屯門分堂,形成青黃不接,只得邀請當時的神學生接替母堂傳道人一職,並負起荃灣堂及屯門分堂主日的講道事奉。因失去了堂主任的領導,兩堂的執事及堂委只能在摸索中一同掙扎成長,但神的憐憫仍不斷保守。
感謝神,在1985年中為我們的分堂預備了呂錦河先生作堂主任,接著1986年擔任傳道一職的神學生亦畢業,返回母堂事奉,1987年更有女傳道加入同工行列中。
四. 擴堂時期
1987年底,在弟兄姊妹的擺上及委身下,母堂順利擴堂,擁有一個五千呎的堂址,提供了日後發展的良機。
五. 探索時期
教會開始制定未來的制度及路線,並推展一連串的屬靈生命培育計劃,我們持守一個信念,神賜福給教會的原因不全在乎制度、組織的確定,神看重的還是教會的屬靈生命。
六. 重整時期
1990年,教會大力推動祈禱主日、栽培主日、靈修主日、研經班、屬靈書籍分享會、造就性專題講座、閱讀屬靈書籍,帶動弟兄姊妹注重屬靈生命的追求,並帶動整個教會重視屬靈生命的培育。此外,為加強對弟兄姊妹的牧養,推動了相交主日、執委交通會、肢體交通會;
又再成立一個松柏長者團契,照顧一群年長肢體的需要。雖然有新朋友的加入,但因同時有肢體的流失,教會在人數增長上沒有很大的突破,然而,我們仍深信在神豐盛的恩典和弟兄姊妹的同心協力下,能夠堵塞破口,讓神的家穩步成長。
七. 發展時期
隨著教會十週年,兩堂開始穩步發展。屯門堂在一九九二年由明藝街安全樓搬到興泰大廈2樓B,翌年因人數增加,地方不敷應用,再購入興泰大廈9樓A;二零零二年在神的恩領下買出興泰大廈兩個單位,購入屯門中央廣場12個單位(9820呎)作聚會之用,按當時弟兄姊妹財務的實力,要籌募首期及面對往後的供樓壓力,確實不易,但弟兄姊妹卻同心盡力獻上,一起學習經歷耶和華以勒神的同在,感謝神。
二零零零年麥美膺姑娘加入母堂牧養團隊行列,致力推動兒童事工。二零零六年母堂分設長者崇拜,及試辦基督少年軍,地方不敷應用,便租用一樓F4單位,建築面積約600呎,以應付燃眉之急。
二零一一年二月中旬租用房署屬下的葵興邨興逸樓兩個地鋪單位(3號及5A),初步計劃會用作基督少年軍233分隊的活動中心,以關心本區(葵興區)適齡的少年人及其家長。
二零一五年周日明先生出任屯門堂牧養團隊行列,接替離任牧師的職務,與執事會同心帶領教會向前發展。
二零一六年母堂執事會鑑於教會現址受樓上劏房及僭建影响,導致長年多處滲水,影響衛生及聚會,於同年三月成立「遷堂小組」,探討遷堂的可行性,同時評估了教會財務實力與會址市場價值,亦探討過購置附近面積相約、樓齡較新的樓宇,發現遷堂的差價達數千萬之鉅,二零一七年初執事會共識沒有遷堂的可能,於同年二月「遷堂小組」改名為「堂址更新小組」。
二零一八年九月的執事會中,堂址更新小組向執事會提出「以葵和為基地,續拓神家」的建議,並展開探討維修及優化堂址工程,期望更配合需要及提升地方的使用。
二零一九年九月聘請楊惠文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監管整個施工過程。十一月將教會物資入倉,維修及優化堂址工程開始進行施工。施工期間,借用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作為教會聚會之用,期間因新冠疫情嚴峻,許大同學校停止借用,教會轉往屯門堂聚會。
二零二零年四月中工程完成,五月初回歸感恩崇拜。新裝修確實帶來教會新景象,但願神使用教會成為葵涌邨明亮的燈台,得人如得魚的地方。
教會在這四十年來,有十多位會友蒙主揀選進入神學院接受造就,畢業後有留在母會配搭事奉、有到別的教會作傳道、有會友成為宣教士往外做宣教工作;更有十多位會友進入短宣中心接受訓練,接棒推動教會弟兄姊妹傳福音的事工與心志。雖然教會常經歷人事更替、社會變遷、新冠疫情聚會的限制等考驗,但神仍保守教會平穩渡過,繼續持守真理,領人歸主的大使命。